國內每年運輸事故死亡就占國人事故死因的45%,但只有飛安事故是由飛安會獨立調查,軌道、海事、公路是就都由交通部或檢方調查,立委催生「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」涵蓋各項運輸事故獨立調查,提出建議避免事故再度發生,不過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引發爭議。由於飛安會草擬運安會草案,運研所報告則表達交通部應先強化現有單位獨立性及專業性。立委李昆澤、鄭寶清等人質詢時紛紛質疑飛安會、運研所不同調,且近來軌道事故及蝶戀花、阿羅哈等客運事件頻傳,應比照國外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。賀陳旦多次強調成立運安會是長期方向,但眼前組織及專業如何持續,應有漸進性。質詢氣氛幾度都飄火藥味。賀陳旦在休息期間受訪表達,他指出,即使他國有成立獨立委員會,實際工作內容也並非涵蓋所有運輸領域,大部分仍著重在飛安。原因是飛安危險性太高、需要更多專業及長期研究幫助評估,即使美國單獨成立委員會,仍有90%在處理飛安事故。其次,10多年來技術進步也加入人工智慧,都影響風險防範、也影響許多事業機構自律,及事後責任追查。現應去看如何強化現有機關內事故單位的獨立性、專業性,才能看最後要以多大規模來調查事故。第三,政府機關現在的待遇、以及大家對政府的信賴,很難單獨靠獨立機構的人力來做好調查,也因此很可能靠合作研究,這樣一來,就跟現有機制相似。「我們很容易倡議一個結構,但如何讓專業性、客觀性持續下去」才是重點。賀陳旦說,就像我們很常去倡議建設,但能不能養得起?他說,生一個機構、建設,絕對有其必要,但如何長期維持專業性、客觀性,需要一起思考。因此,他認為需要半年時間盤整全世界委員會運作及過度,以及如何保持委員會的客觀與專業性,再透過2、3年時間強化體質,才能設計出漸進性的專業委員會。賀陳旦也說,依飛安會規畫運安會有7至15人,總共員額約50人的機構要涵蓋各方調查實際是不可能。他說,調查一定要有選擇,哪些事故由該委員會受理,不能依單一國家做樣板,要了解他國怎麼運作。他認為應著重於技術發展,降低既有事故的風險及減少事後調查複雜度、不確定,需要政府編預算來強化設備,比如橋樑安全性的感應器及事故調查無人機派遣等。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邀請交通部部長賀陳旦(中)報告並備詢。記者曾學仁/攝影 分享 facebook
9FEB201A0AD093F3
arrow
arrow

    suttonr7f1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